1. 业奇网 > 好文分享 >

陕西历届高考状元「江西省历届高考状元」

受新冠疫情影响,2020年的高考的同学们成为了多年来非常“奇葩”的一届学生,不仅校园生活被迫缩减、上课从线下转到了线上,就连高考日期也足足推迟了一个多月,好在尘埃落定,现在一切都顺利结束了。

陕西历届高考状元「江西省历届高考状元」

这几天是高考成绩发布的日子,各省的“文、理状元”也都诞生了,正所谓洞房花烛夜、金榜题名时,虽然18岁距离洞房还远,但小鼬在此祝福所有的考生都可以被心仪的学校所录取,先体验一波“金榜题名”的快感!

陕西历届高考状元「江西省历届高考状元」

如今的高考虽然是全国统一进行,但试卷内容却按地区划分各有不同,所以“高考状元”也和古代的“状元”不一样,因为古代状元可是选取的全国第一名。

今天,作为一只陕西的鼬,我就带大家细数一下自唐代科举到清朝期间陕西诞生的全部状元,为广大待录取的考生和家长蹭蹭喜气!


关于历来陕西到底有几个状元,民间说法各异。以下是小鼬参考郎菁老师的论文及《状元传》等资料,统计出的结果如果您认为不对,欢迎批评指正。

据查历代陕西状元共21人:

其中唐代15人、五代1人、辽1人、宋1人、明2人、清1人。

如果根据《唐代状元奇谈·唐代状元谱》的数据来计算,那么历代全国状元一共大约531人,陕西状元至少占据全国状元数的35%,具体见下文。

唐代状元15人:

程行谋(650-683)、常无名(开元元年713)、杜绾(开元十二年724)、刘单(天宝二年743)、杨护(天宝六年747)、常衮(天宝十四年755)、柳公权(元和三年808)、韦瓘(元和四年809)、 李固言(元和七年812)、韦谌(元和十四年819)、于珪(大中三年849)、于瓌(大中七年853)、赵蒙(大中九年855)、赵峻(咸通九年868)、赵昌翰(光启三年887);

后晋1人:寇湘(开运二年945);

宋代1人:杨砺(宋建隆元年960);

辽代1人:边贯道,中举时间为太平七年1027或重熙十九年1050;

明代2人:康海(弘治十五年1502)、吕柟(正德三年1508);

清代1人:王杰(乾隆二十六年1761)。

由此可见,陕西状元数量虽然比不上江浙这种状元大省,但由于唐代首都在长安,所以我们的“产量”还算是比较可观的,由于状元数量较多,我们接下来简单挑选几位介绍一下。

陕西历届高考状元「江西省历届高考状元」

豪门底下易中举

韦谌、韦瓘、杜绾三位状元都出自唐代长安的豪门望族“韦杜家族”,这个家族势力庞大到令人发指!

老百姓形容他们家:“城南韦杜,去天尺五”。

意思就是韦杜家族的高度,离天只差一尺五寸。根据《新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记载,仅韦氏一门就诞生过宰相17人,杜氏出宰相 8人,家族里曾有过25位“一人之下万人之上”的亲戚,我开始觉得老百姓“去天尺五”的形容有些保守了。

这位杜绾状元人生中有两大高光时刻,第一次也就是他高中状元之时,而第二次并不是他完成了什么利国利民的大事,而是他生下了一个比他有出息的儿子---杜黄裳,虽然杜绾自己的仕途平平无奇,但他儿子在唐宪宗时当过宰相,也算是杜绾为老杜家做出了贡献吧。

陕西历届高考状元「江西省历届高考状元」

两位“常家状元”常无名和常衮也是亲戚,而且比上面两位韦姓状元更亲,他们是真正的亲叔侄。

常衮是中国历代第一位状元宰相,衮性清高孤傲,不妄交游。为政苛细崇尚节俭、反对腐败,曾给某个不完整但位高权重的男人泼过冷水,在群臣纷纷为其送礼讨好的时候,常衮上书说:

所贡宝物,源出于民,是敛怨以媚上也,请皆还之。

由于性格直率刚正不阿,常衮得罪了不少人,他在唐德宗即位后连续被贬,迁入福建。但即便如此,他仍然注重文化教育,增设乡校,亲自讲授,使闽地文风为之一振。

相比之下叔叔常无名就逊色一些,虽然文采斐然、颇具盛名,但一生中并无大的作为,《全唐文》中也只收录了他一首诗。

这对叔侄俩一个活到55岁,一个活到56岁,在“当打之年”戛然而止,令人唏嘘。

陕西历届高考状元「江西省历届高考状元」

除了上述五位之外,于珪、于瓌是兄弟俩,赵蒙、赵俊、赵昌翰是叔侄父子。这么看的话,教育程度和家风确实关系甚密,豪门学子有“高学历”家长、有优质教育资源,更有庞大的人际网络,这在无形中也给那些寒门学子增加了难度。


有史以来写字最好看的状元

据《唐语林》记载:

元和三年(808), 柳公权擢第,首冠诸生。当年宏词登科, 十余年便掌纶诰。

这说明柳公权是元和三年(808)的状元。

世人认识柳公权多是因为他的书法成就,他初学王羲之,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,吸取了颜真卿、欧阳询之长,自创独树一帜的“柳体”以骨力劲健见长,使他与欧阳询、颜真卿、赵孟頫并称“楷书四大家”。

但其实他不仅字写得好,本身还是一位耿直的谏官。一次文宗显摆说:

看看朕身上这衣服,洗过三次了!三次啊!我简直是世界上最节俭的皇帝。

舔狗们一听皇上找夸呢,纷纷颂扬文宗节俭,只有柳公权不置可否。文宗很不高兴地问他为什么不说话,柳公权才说:

大哥你身为皇上,你的大节应该是注意启用贤良的人才,罢黜那些溜须拍马的佞臣,至于你是穿新衣服还是洗过的衣服,这种屁事根本就无足轻重。

听到柳公权这么说,身边的人当场被吓得发抖,但柳公权却理直气壮。文宗听完后直接拍案而起说:

陕西历届高考状元「江西省历届高考状元」

朕就是你所说的大节之君!明天就任你为谏议大夫吧!

就这样,柳公权兢兢业业、本本分分,位列二品、三品长达三十年,最终享年八十八岁。


不太稀罕做官的状元

杨砺是陕西户县人,也是宋代第一位状元。他刚中状元时父亲就去世了,按常理说这是“悲喜交加”的两件事,但发生在他身上时则完全看不出来有“喜”的成分,他悲痛欲绝,几天都水米不进险些饿死。

等将父亲后事安排好了,他又放心不下自己的母亲,以俸禄不足以养母为由宅在家里拒绝上任,直到官府多次上门、七大姑八大姨好言相劝才把他劝去当官了,结果没当几天他又以母亲生病为由辞了官,重新宅在了家里。

陕西历届高考状元「江西省历届高考状元」

后来他母亲病逝,服丧期满后他慢慢升官,在鄂州因善于治理而闯出了名堂。

有一次得到皇上召见,宋真宗知道他是状元,故意问他:

爱卿是哪一届的进士啊?

但杨砺性格比较内敛,他没有回答。从此,宋真宗对他不以状元自傲的品德极为敬重,不久召他入翰林为学士、又拜工部侍郎、枢密副使。

但就在这平步青云之时,杨砺第二年因病离世了,享年六十九岁,真宗对此十分悲痛,冒雨前往吊唁,因车驾进不了胡同,真宗竟徒步至其灵前,悼念追忆良久。回朝后,诏令罢朝致哀,追赠兵部尚书。

陕西历届高考状元「江西省历届高考状元」


硬刚和珅的状元

王杰八岁丧父,家境贫寒。自幼聪明好学,以陕西会考第一的成绩会试京城高考,又以探花第三名进呈乾隆帝殿试,结果“面试成绩”太过优秀,最终被乾隆帝把他拨为第一,成为清朝开国第一名陕西状元。

据传说王杰中状元后,山东学士很不服气,于是出对联考王杰,上联是:

“孔子圣,孟子贤,自古文章出齐鲁。”

王杰审题后微微一笑说:

“文王昭,武王穆,而今道统在西秦。”

陕西历届高考状元「江西省历届高考状元」

山东兄弟们一看王杰确实有文化,从此对他十分尊敬,后经多次升迁,官至内阁学士。

王杰身背要职十余年,为官清正敢于直言,在被和珅“统治”的当时,他是一名难得的廉洁之士,在与奸贪之臣和珅的斗争中他也毫不妥协,可以说是和珅的劲敌。

正所谓无欲则刚,和珅虽然当时权倾朝野,但在王杰这里他可以说一直处于下风,在忍受王杰的嘲弄与弹劾的同时,他一直伺机报复,恨得牙痒痒。眼看自己的主子日渐消瘦,和珅的亲信心疼不已,终于有一天给和珅带来了一个令他振奋的消息:

貌似两袖清风的王杰,在其家乡盖有“三王府”、“四王府”!

陕西历届高考状元「江西省历届高考状元」

和珅听说还有这事,立即得意忘形,顾不得调查真假就去告御状说:

“王杰徇私舞弊,贪赃枉法,大奸似忠,欺君傲下,结党营私,罪当斩杀!”

结果乾隆让亲信去韩城实地调查了很久,始终没找到传说中的王杰祖宅,最后在当地老乡的带领下才看到了一处几乎坍塌的破烂房子,问起“三王府”、“四王府”是怎么回事,才知道这是当地人是看王杰实在太穷了,以他在家里的排行作为一种调侃乱叫的。

乾隆得知后哭笑不得,专门把王杰与和珅叫到一起,当面对王杰说:

“你作为宰相,家宅太够简陋了,赏银三千两修之”。

和珅就这样给王杰来了一次绝妙的助攻,帮王家申请了一波装修经费。

陕西历届高考状元「江西省历届高考状元」

王杰最终享年八十岁,嘉庆帝为表彰这位贤臣,将他入祀贤良祠,题祠联:

“文见长,清风两袖,不畏权贵;端品高,言道一身,敢斥恶邪。”

在此,小鼬祝愿所有的考生都能如愿被录取,在今后的学习、工作的道路上以前人为榜样,见贤思齐,实现自我价值,正所谓“乘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”,年轻人加油冲吧!奥力给!

本文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